2024年7月30日下午,芜湖市镜湖区人民检察院举办第七期“镜英会”沙龙,本次沙龙由党组成员、检委会专职委员卫艳主持,十余名青年干警参加。
首先大家共同学习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在为国家检察官学院2024年春季学期首批调训班次授课时强调的“三个善于”的内涵和要求。随后,与会干警就“如我在‘诉’——以‘三个善于’为指引促进依法能动履职”这一主题结合个人工作实际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气氛热烈。
魏巧玲:庆幸自己选择刑检这条道路,成为一名公诉人,坐在公诉席上有种神圣使命感。会一直向上向前进,对案件严格把控,经常思考,在办案中不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未来会在公诉岗位上持之以恒做下去,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各位检察人员共同努力。
陈跃:通过办理的项某交通肇事案,我体会到作为基层的检察人员想要把握好实质法律关系必须学会从纷繁复杂的事实表象中寻找到客观的真相。我们要学会参透社会运行的规则,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遵循求真务实的本能。
陈胜亚:在被判处缓刑的被告人是否收监执行的案件中,我感受到当司法者把自己当作唯一权力主体,那么他所办的就是一个个冰冷的案件,相反,当司法者做到如我在诉换位思考,考虑各方主体的感受和利益,他所办的就不再是冰冷的案件。
张小勇:一起零口供的诈骗案件,从报捕初期薄薄的一册卷宗,到最后厚厚的八册,使我认识到:思想认识要先行,转变司法理念,驱动引导审查;业务能力是支撑,扎实基本功底,依法能动履职;廉洁纪律做保障,守底线不越线,抵御腐败风险。
吴雨晴:只有学会以“如我在诉”式的思考方式,将自己切实代入对方的立场,切实考虑当事人的感受和利益才能真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反复强调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的,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真正实现以人民为中心,提高案件矛盾的化解率,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许夏平:一起隔空猥亵儿童案,让我体会到:如我在诉,需要深刻领悟法与法的精神、法律与社会、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基本法律原理,做到让司法结论更契合法治精神、推动社会秩序良性发展、寻求公平正义“最大公约数”。这对于我来说,是条漫长的求学道路。既要学习法律知识,更新法律观念,打好基本功,还要学习身边的优秀前辈和榜样,始终保持对刑事检察工作的热爱初心,高质效办好每一起案件。
朱璐:在检察官助理这个岗位上,我看到了法律的严肃,也感受到了人性的温度,看到了一部部人生的故事,也感受到了蕴含深情的细节。在平凡与正义之间,我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我坚信,正是我们这些平凡的法律人,不懈的努力和对正义的执着追求,才守住这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车凌梓:成为检察官的这四年多时间里,因与不同的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接触,对自己手中握住的这把公平正义之剑有了不一样的理解。我迫切的想要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支撑我去办好每一起案件,处理每一个问题。我希望在每一个小案中,以己之力让每一个案件不仅诉的对、判得准,还让司法的威严、温和得以释放。
最后,卫艳表示,检察干警应加强学习和思考,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提升实践与质效,深刻把握“三个善于”理论内涵,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通过此次活动,干警们表示收获良多,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立足检察职能定位,切实将“三个善于”落实到检察办案全过程,努力实现办案三个效果的统一,做实“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