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检察要闻
检察要闻
【喜报】芜湖市检察机关3起案件入选安徽省检察机关“守护绿色江淮美好家园”专项检察监督活动典型案例
时间:2022-09-22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2022年9月19日,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安徽省检察机关“守护绿色江淮美好家园”专项检察监督活动典型案例,其中芜湖市检察机关3起案件入选,分别为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诉李某舟、李某富等四人非法捕捞水产品案、芜湖市弋江区人民检察院诉方某海、毛某等十六人非法采矿案、芜湖市湾沚区人民检察院诉王某龙等人非法破坏堤防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 

安徽省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诉李某舟、李某富等四人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关键词】 

  长江干流非法电捕鱼  破坏长江生态环境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要旨】 

  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法律适用关,确保对非法捕捞水产品行为依法、及时、准确打击。检察机关能动履职,加强与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的配合,完善刑事检察与公益诉讼的衔接机制,形成对非法捕捞问题“一体化”检察监督格局,提升办案效果和宣传力度,有效遏制非法捕捞违法犯罪高发态势。 

  基本案情 

  2020年9月中旬,李某舟与李某富经商议后,约定由李某舟提供塑料渔船、逆变器、电瓶等工具,并负责操作电捕鱼工具在长江上实施电捕鱼;由李某富提供用于运输、贩卖渔获物的电动三轮车、养鱼水箱、杆秤等工具,并负责在非法捕捞时驾驶渔船以及售卖非法捕捞的渔获物。 

  2020年9月26日至2020年10月14日期间,李某舟、李某富、尹某荣、王某飞等人在长江干流天然洲洲尾、黑沙洲洲头附近水域先后7次采用电捕鱼的方式非法捕捞鳊鱼、草鱼、青鱼、赤眼鳟、鳜鱼、刀鱼、鲶鱼、鱤鱼、翘嘴鲌、细鳞斜颌鲴、鲻鱼共计约416.21公斤,非法获利7700元。李某舟、李某富参与全部7次在长江干流电捕鱼,共计非法捕捞渔获物约416.21公斤;尹某荣、王某飞参与其中2次在长江干流电捕鱼,共计非法捕捞渔获物约166.21公斤。 

  经芜湖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认定:1.本案查获的渔获物均系在长江干流捕获的江鱼;2.公安机关查获的渔船、电瓶、逆变器、充电器可以组成电捕专业设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明确禁止使用的捕捞工具;3.本案案发期间属于长江禁渔期,案发地点为禁渔区。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委托安徽师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对李某舟等四人在长江干流实施电捕鱼造成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损害进行生态环境损害评估认定,李某舟等四人非法电捕水产品的行为对该区域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损害事实成立,并造成水生生物资源直接损失27072.6元,间接损失270726元,技术咨询费用5000元,合计302798.6元。 

  2021年4月28日,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李某舟、李某富、尹某荣、王某飞犯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被判处一年四个月至六个月有期徒刑不等。判决被告人李某舟、李某富、王某飞、尹某荣对造成的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直接损失、间接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并在省级新闻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 

  【检察机关履职情况】 

  (一)有力指控犯罪。2021年2月2日,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以李某舟、李某富等四人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罪提起公诉。法庭审理中,公诉人重点就犯罪构成要件进行了阐释,证明了被告人构成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一是作案方式特殊。被告人采用的“门板式”电网,能够释放1000至2000伏左右的高压,导致各类受波及水生物死亡或受损,侥幸逃脱电击的鱼类,其生理功能会遭受不同程度损伤,运动能力、捕食能力、抗病能力和识别能力都会显著降低,并极易导致不育,直接影响鱼类种群繁衍。同时电流还会对水体中浮游生物、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等造成致命伤害,鱼类饵料生物资源量显著降低,导致过电水域局部“荒漠化”,增加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 

  二是非法捕捞数量较大。根据专业部门评估,电鱼方式对成鱼造成的损失,可区分为沉底鱼(电晕或电死)、上浮鱼(电晕或电死)以及电伤逃跑鱼三部分,其中仅上浮的鱼能够被打捞上来作为渔获物。本案现场查获的渔获物共有13个品种,共计约416.21公斤。 

  (二)积极收集公益诉讼证据。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将该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行为线索移送公益诉讼部门后,公益诉讼部门及时介入、积极主动收集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所需的相关证据,联系相关机构对该案案发长江段的生态环境损害进行评估,固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费用、技术服务咨询费用等相关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证据。 

  (三)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2021年3月2日,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请求判令被告李某舟、李某富、尹某荣、王某飞对其参与非法捕捞水产品致使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损害共同承担连带赔偿直接损失、间接损失、评估费用共计人民币302798.6元的民事侵权责任;判令各被告人对非法捕捞水产品侵权行为在安徽省级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开赔礼道歉。 

  【典型意义】 

  本案是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计划全面启动后,发生在长江干流安徽段内多人多次实施的采取电捕鱼方式的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非法捕捞的渔获物数量大、品种多,造成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和长江生态环境资源遭到破坏。 

  (一)创新办案模式,服务“长江十年禁渔”。为节约司法资源,解决刑事诉讼与公益诉讼两个环节在办案期限和程序上的不同步问题,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创新举措,尝试由一名员额检察官同时承担公诉人和公益诉讼起诉人双重角色,同时履行国家公诉和公益诉讼职责,实现“一员双角,公诉+公益”的专人办理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工作模式,同时实现打击犯罪与生态修复目的,为长江大保护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二)坚持宽严相济,严惩“电、毒、炸”等方式非法捕捞行为。长江流域电、毒、炸鱼使一些传统经济鱼类资源日渐枯竭,名贵鱼种濒临灭绝。被电击过的鱼类,不论是成体、幼体,其性腺发育都受到损害,基本失去繁殖能力,可谓“断子绝孙”,并危及底栖动物及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食物链断裂,破坏生态循环。炸鱼和毒鱼除了直接破坏鱼类资源,还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污染物沾染、沉积在水生植物和底泥上,使水体受到二次污染。为此,检察机关惩治“电、毒、炸”方式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绝不手软,坚决从严、从快、从重打击。 

  (三)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办案+宣传”机制。为加大办理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力度,芜湖市将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案件集中由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办理。检察机关积极与市、县两级渔政部门合作,共同开展《长江保护法》、“长江十年禁捕”等宣传活动,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向广大市民宣传“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违法犯罪的成本和民事侵权赔偿的代价,让广大市民形成“非法捕捞不但要坐牢,而且还要承担巨额赔偿”观念,形成“办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示范效应,推动形成长江大保护的良好局面。 

  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人民检察院诉方某海、毛某等十六人非法采矿案 

  【关键词】 

  涉恶案件  非法采砂  认罪认罚  评估报告 

  【要旨】 

  检察机关在运用刑事手段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的同时,通过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方式,要求刑事被告人和其他侵权行为人共同承担生态治理修复费用,有效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和资源。 

  【基本案情】 

  2019年1月,被告人方某海与被告人毛某、刘某武共谋,利用其三人合伙成立的芜湖锦裕装卸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裕公司”),在长江芜湖段收购、转卖、过驳江砂,赚取非法利润,并由方某海负责具体业务。方某海与被告人曹某正合作,对外与非法采砂人员事先通谋,收购非法开采的江砂,通过曹某正的“中航浮158”浮吊船过驳后运输至上海,再由曹某正转售,曹某正支付给锦裕公司每吨1元的过驳费。方某海、毛某、刘某武等16人共同实施的非法采矿行为,严重破坏了长江生态环境。经评估,造成水生生物资源损失共计38048元,恢复河床原始结构及水涵养量共计需9223044元。 

  2020年9月18日,弋江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对恶势力组织纠集者毛某以诈勒索罪、强迫交易罪、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等9项罪名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并处罚金76万元;对陈大伟等11名恶势力其他成员中10人分别判处十三年至一年不等的有期徒刑,1人判处拘役十个月,均并处罚金;对其他16名非涉恶被告人分别判处四年六个月至一年二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部分被告人并处罚金;对各被告人非法所得予以追缴;王某银等4名被告人单独或连带赔偿因非法采矿产生的生态环境修复等费用合计86万余元,同时就非法采矿行为在安徽省级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开赔礼道歉。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一审判决。 

  【检察机关履职情况】 

  (一)提前介入引导侦查。本案系省检察院、省公安厅挂牌督办的涉恶案件。芜湖市弋江区人民检察院在案件侦查阶段即成立专案组,对案件相关事实、证据进行同步审查,与纪委监委、公安机关就取证方向、证据标准、主观明知认定、取证范围、取证程序等疑难问题及时沟通。本案涉案28人,涉及10个罪名、43起犯罪事实和7起违法事实,共70余册卷宗。专案组坚持关口前移,以起诉标准严格审查证据,引导侦查。专案组成员提前介入该案14次,对发现的问题均第一时间通知公安机关安排落实,做到边审查、边建议、边纠错、边补证。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刑事检察部门同步将本案线索及时移送至公益诉讼部门,由公益诉讼部门引导公安机关对恶势力犯罪集团非法采砂、破坏生态环境进行取证,闭合证据链,夯实基础,使得民事公益诉讼紧紧融入刑事诉讼程序。 

  (二)推动加快诉讼进程。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检察机关专案组在前期提前介入的基础上,重新审查全案证据材料,查看全部同步录音录像,对本案20名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开展讯问合法性审查,形成笔录并制作同步录音录像。专案组成员加班加点,对于在办案过程中发现的案件定性争议、取证问题,及时整理汇总,向上级有关部门专题汇报,重点解决法律适用难题。在前期提前介入和上级检察机关指导下,专案组成员仅用一个半月就形成了348页、46万字的审查报告,如期提起公诉。 

  (三)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为进一步提高涉黑涉恶案件庭审质效,加快案件审理,弋江区检察院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充分释法说理,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该案件中的适用。在审查起诉阶段,督促各犯罪嫌疑人退出违法所得及挽回损失89.816万元。检察机关对到案后自愿如实供述犯罪事实、愿意接受处罚、符合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条件的22名被告人,依法决定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该案被告人认罪认罚从宽适用率达到78.6%,取得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三、典型意义 

  (一)加强内部协作,实现刑事诉讼与公益诉讼一体化办案模式。为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检察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充分发挥一体化办案优势,多部门联动,形成办案合力。案发第一时间即案件专案组,刑事检察部门联合公益检察部门共同办案,共同指导侦查机关调查取证,扎实做好批捕、起诉、公益诉讼工作,实现快捕快诉,取得良好效果。 

  (二)注重生态修复,发挥法律的指引和教育功能。在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同时,考虑到本案存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形,检察机关一并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让被告人承担经济赔偿责任,促进及时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本案成功办理,不仅让破坏环境资源违法行为人不仅付出人身自由的代价,而且付出经济上的代价,提高行为人的违法犯罪成本,警示社会大众,形成“办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示范效应,促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局面。 

  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人民检察院诉王某龙等人非法破坏堤防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 

 

 

  【关键词】 

  长江岸线保护  行洪安全  民事调解 

  【要旨】 

  针对违法行为人擅自开挖损毁提防、破坏提防植被,导致严重影响行洪安全和破坏生态后果的行为,检察机关及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利用“河长+检察长+警长”机制,联合公安机关、水务部门开展长江岸线治理,取得良好效果。 

  【基本案情】 

  王某龙为便于船舶冲滩上岸,开展“三无”船舶非法维修、改装、拆解等业务,伙同张某福使用挖掘机对青弋江湾沚区六郎镇十三连圩王祠段堤防擅自开挖整平,侵占并损坏了青弋江芜湖段水工程堤防、护岸设施。经专家评估,王某龙等人非法挖掘滩地损害该江段的水工程堤防及护岸设施,影响行洪安全,造成圩埂堤脚损坏及草地植破坏,恢复面积约为1507㎡,生态补偿及修复等费用为110099.04元。 

  【调查和诉讼】 

  2021年3月底,在联合开展河湖整治活动中,芜湖市湾沚区水务局、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发现青弋江湾沚区六郎镇十三连圩王祠段堤防被非法开挖约72m×16m的近似长方形,一艘“三无”钢质船舶正在堤防开挖处维修采砂设备。三机关到达时,行为人均已逃离现场。三机关遂组成联合调查组,勘察现场,查扣滞留现场的卷扬机、挖掘机、被维修船舶等设备,摸排锁定当事人王某龙等人,询问调查,固定相关证据。2021年4月1日,湾沚区院对王某龙、张某福以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立案,依法履行公告程序,协同公安机关取证,并与公安、水务等部门协商由水务部门、属地政府委托相关单位在汛期到来之前对破坏的堤防先行修复等。 

  2021年7月1日,湾沚区院以故意毁坏财物罪对王某龙、张某福提起公诉和附带民事公益诉讼。2021年9月30日,芜湖市湾沚区人民法院以故意毁坏财物罪对王某龙、张某福作有罪判决;王某龙、张某福主动承担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补偿、恢复治理等费用110099.04元并在安徽法制报向社会公开赔礼道歉,该院另行出具民事调解书确认前述事项。至此,检察公益诉讼目的全部实现。 

  湾沚区院办案中发现,“三无”船舶非法改装、维修、拆解等在湾沚区并非个案,遂于2021年4月开展“三无”船舶整治专项检察监督活动,向海事部门及相关属地政府等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履行船舶监管职责,对在法定期限内不履行职责的行政机关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协同跟进监督整改到位,实现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 

  【典型意义】 

  检察机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推动长江支流岸线系统治理。在“河长+检察长+警长”联动机制下,对发现的非法破坏堤防行为,检察机关会同水务部门、公安机关密切配合、及时修复,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切实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举一反三,积极开展“三无”船舶整治专项行动,通过行政公益诉讼督促海事部门及相关属地政府履职,形成岸线保护合力,扭转了当地水域“三无”船舶监管不力的现状,推动源头治理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