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检察要闻
检察要闻
“芜心为民”讲好芜湖检察控申故事第一期:他当场撤回了刑事申诉
时间:2022-03-02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编者按 

  芜心为民,即芜湖检察秉持着人民至上的服务之心、如我在诉的同理之心、守正创新的进取之心、止于至善的敬业之心,真招实策服务大局,真心实意司法为民,真抓实干优化监督,以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为充分发挥全市检察机关控申检察职能,不断提高控申干警群众工作水平,提升控申检察工作质量,激发全市检察机关培育公正司法、便民为民、扶危济困、服务大局的优秀检察产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生动谱写全市检察机关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温暖旋律,2022年芜湖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组织全市检察机关控申部门开展《芜心为民讲好芜湖检察控申故事》系列宣传活动。我们将围绕服务大局篇、司法为民篇、法律监督篇三个篇章,分别讲述芜湖检察控申部门开展的群众信访、刑事申诉、司法救助、公开听证、国家赔偿等各项控申检察工作,充分体现温暖控申情怀,展现芜湖检察良好形象。

 

    

  芜心为民讲好芜湖检察控申故事第一期:听证会上他当场撤回了刑事申诉 

  讲述者:芜湖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检察官  李秋方 

  近日,芜湖市人民检察院召开了杨涛(化名)刑事申诉案公开听证会。会上,杨涛敞开心扉说诉求,听证员、检察官一一解疑释惑,听证会一结束,杨涛就当场撤回了刑事申诉。 

    

  大动干戈 

    

  杨涛是阿玉(化名)的丈夫。退休后的阿玉除了带孙子,平时还喜欢打麻将。2020年3月的一天上午,阿玉约了几位牌友在家中打麻将,不料被人举报了。心中郁闷至极的阿玉便在家门口咒骂举报人。正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此前就因鸡毛蒜皮的小事与小玉家闹过矛盾的邻居小燕(化名)听到阿玉咒骂,误以为是在骂自己。阿玉和小燕先是争吵,后是使用棍杖打架,后果可想而知。经鉴定,小燕受伤程度为轻伤一级,阿玉为轻微伤。 

    

    

  两败俱伤 

    

  两败俱伤的双方选择了报警。最终小燕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阿玉以涉嫌故意伤害罪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期间,结合阿玉的认罪悔罪表现,对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阿玉自愿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法院公开审理后,采纳了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判决阿玉犯故意伤害罪,处有期徒刑一年,宣告缓刑一年。阿玉没有上诉,判决生效。

 

    

    

    

  申诉信访 

    

  但阿玉一家却来检察院申诉了! 

    

  阿玉的丈夫杨涛说:判决后我们之所以没有及时上诉是怕缓刑改成实刑。但是后来越想越觉得不公平,我们赔偿了被害人十几万元,还要再承担刑事责任,感觉太吃亏了。实在想不通为什么赔了钱还要再承担罪名,所以进行申诉信访。

 

    

  解开心结 

    

  为解开申诉人的心结,芜湖市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杨涛刑事申诉案件过程中,邀请人民监督员、律师作为听证员,举行公开听证会。听证会上,申诉人和承办检察官、听证员敞开心扉,深入交流。承办检察官把故意伤害造成一人轻伤一级的量刑标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条件、具有积极赔偿被害人并取得谅解这一情形从轻处罚的幅度和原案的量刑计算过程,详细告知了申诉人。听证员还就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向申诉人答疑解惑、释法说理。听证员这样告诉申诉人:“如果阿玉认罪悔罪态度不好,刑事方面很有可能判实刑。而且判决后还将进行民事赔偿。被害人如果构成十级伤残,要承担残疾赔偿,再加上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等各类费用,赔偿金额也将超过十万元。”

 

    

    

    

  回归正轨 

    

  申诉人杨涛听完承办检察官和听证员的耐心解答,表示自己从未想过要钻法律空子,正是因为不懂法律才会逐级申诉,现在听了这么多,心结也解开了。法律确实是不偏不倚的,不管是谁触犯了法律,都会受到相应的制裁。无论是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还是法院的判决都已经考虑了各种情形。“我现在真心接受现有的处罚结果,回去后将好好宽慰妻子,叫她从这起刑事案件中尽快走出来,我们好恢复往日和谐的家庭生活。” 

    

  听证会后,杨涛当即递交了撤回刑事申诉申请书。 

  芜检心声 

  轻伤害案件常见多发,是典型的“小案”。但“小案”的申诉比例却很高。究其原因,无外乎释法说理工作没有做到位。司法程序走完了,但当事人的心结还没有解开。用心用情办好每一个“小案”,绝不是口号。它体现在我们办理的每一个案件当中,更体现在每个案件的每个环节当中! 

    

  “止于至善”的标准纾解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一直是芜湖市检察机关控申工作的宗旨。检察听证正是我们改进案件审查工作,提升案件办理质效的重要举措。我们在办理刑事申诉案件时,召开听证会,借助“外脑”,多方“会诊”,将法理、情理、事理一一讲给申诉人听,从而避免当事人久诉不息,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